系统公告

2015-09-20研究姓氏文化 构建精神家园

来源:华夏谱志联盟

    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。其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深入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各个领域,扎根于华夏子孙心中。无论是久居祖地的乡亲,还是漂泊异国他乡的炎黄子孙,对“家”和“根”有着深深的渴望。由此,“中华姓氏文化”深受华夏炎黄子孙青睐。

 

   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统计,“中华姓氏”多达11969个,其中单姓5327个,复姓4329个,三字以上的姓氏2313个。目前仍通用的姓氏约3050个。这些姓氏历史源远流长,故事丰富多彩,无不蕴含着生动形象的故事和传说。因之,“中华姓氏”当为我“中华文化”中超越时空、贯穿古今的文化现象,亦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

    为满足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心愿,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向心力,中华姓氏苑筹委会为促进宗亲联谊,特筹划建设大型传统文化集散场所——中华姓氏苑。

 

    该苑拟选取中华姓氏人数排名前100位大姓,在参考各族姓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,深人浅出地介绍这些姓氏的起源、迁徒和衰荣,并对各姓氏成功名人的生平业绩、思想道德加以列举介绍,刻碑入林,建馆存档,建设现代化的养老公寓及华夏姓氏会馆,体现姓氏文化从学术研究,并为当代海内外炎黄子孙服务。

 

    经考证,排名前100位大姓祖地发源于中原腹地河南省的就有58个。古老的南阳更是姓氏文化主要发源地,其中,镇平县自远古时代的吕国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。

 

    据考,炎帝裔孙伯夷,号太岳,虞夏之际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(今河南南阳西镇平境)。伯夷为吕国开基祖,侯爵,遂赐姓姜,以奉炎帝之祀。后,吕国凡历夏、商、周三朝。

 

    据镇平县志考证,从吕氏之历史、郡望与人文史料,已经断定吕氏古国是姓氏文化主要发源地,也是炎帝裔孙最早的封地之一,也是以奉炎帝之祀,是炎黄子孙最古老的发源地。据《国语·周语》记述,吕氏为皇天所封天下臣民第一姓。中华姓氏苑建在吕氏古国祖地镇平县乃历史使然。

 

    目前,排名前100位大姓氏,镇平县均有之,可见姓氏基础文化丰厚。中央三部委《关于协助编写中国家谱目录通知》后,各姓氏积极响应,寻根认祖续修家谱。其中,南阳傅氏宗亲联谊会不仅续修了傅氏家谱,还积极组织参加县市省世界傅氏宗亲联谊会,在傅氏宗亲全国郑州会议上提出,在镇平县建设中华姓氏苑的动议后,得到了全体与会傅氏宗亲大力支持,一致表示要为中华姓氏苑增光添彩。

 

    郑州傅氏宗亲大会,征得各方面的意见,并确定在镇平县杨营镇傅庄村苍龙湾(位于远古漪帝都城山南。吕尚<姜子牙>祖地吕国都城之北,五朵山下赵河东岸,历史上传说唐初,是课阳县治所名叫课阳店,宋朝京西南官道)处建中华姓氏苑。它地处中原大地南阳盆地镇平腹地,黄河之南长江之北,“中华姓氏”文化发源地炎帝裔孙的宗祖地古吕国之中。

 

    根据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会议精神,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把河南建成根亲文化大省的方针计划,筹委会将把发展中华姓氏文化,作为发展新型农业的推动力,力求把休闲旅游、学习教育、经济增收、科技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,开辟农业发展的新途径,寻找旅游产业的新领域,文化产业的新突破,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。

 

    苍龙湾据镇平县志记称: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(1846)六月二十三日夜大雨,遍地有光,望如烈炬,忽而不见。洪水过后,傅庄村南原为平地,冲为河流,并留下三个龙潭,称大潭、二潭、三潭,若遇岁旱,民求雨此潭。因此称谓“苍龙之地”。

 

    近年来,通过各项经济建设和发展,把一个长期封闭的文化盛地开发出来,现已形成东在县城区怀抱,西有赵河相伴,北和玉雕湾接连,南通207国道,中居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镇平站直通,苍龙湾事实称得上是一个苍龙卧虎的风水宝地。

 

    中华姓氏苑的建设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,根据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会议精神以及中央三部委《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》的精神,在编修家谱的同时,进一步完善修编家谱工作,在当地村支部、村委会直接管理组织下,由傅氏发展基金会筹钱、出资,各级傅氏宗亲联谊会大力支持,完全符合毛泽东指出的“祖宗都不敬,谈何爱国”的论述。

 

    中华姓氏苑地处上海至西安高速路口和207312国道交叉口。

 

    一、遵照中华民族“孝长敬宗”的优良传统,体现姓氏血脉的传宗接代是贯穿古今文化的现象。作到老有所养,建立《一座适应新时代现代化敬老院》(即老年公寓),计划征地100(县政府正报批),由世界华商珠宝协会副会长傅书亭投资6000万元建办公室、卫生室、姓氏大会馆、养护室为一体的20层综合楼房一座和200间平房养护室。老年活动广场等做到老有护养,欢度晚年。可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,特别是本村村民年过60失去劳动能力均有敬老院管护不收分文,村外老人入院可享受一流服务水平。

 

    二、西区建设好家族谱谍文化苑,搞好碑林建设,由傅氏基金会计划筹资5000万,开发200亩河荒地,做到防止水土流失,保护生态环境,既作新村公园,又作生态旅游;既是农业科研阵地,又是文化宣传中心。把原来的单一农业用地,采取综合利用,达到农业丰收、文化发展的目的。

 

    一期工程投入1000万元,主要建好三皇台、龙亭及“中华姓氏”上下册,投入石刻碑文1000块,记入“中华姓氏”文化的历史资料,及一百个大姓各姓氏的起源、迁徙、衰荣,以及成功名人的生平、思想、道德加以列举介绍,为各世系寻根认祖提供资料,为二期工程记入世系做准备。

 

    本苑将为各大姓氏无偿提供12亩土地,由各姓氏建苑使用,并可树立万碑,规模成林,为各姓氏及世系、名人、世家、望族,树碑立传。

 

    综上所述,中华姓氏苑的宗旨是,使广大姓氏宗亲认识到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体系,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是历史图籍。此二者与地方志、国家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,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。同时,对为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提供资料,增加民族凝聚力,将直到重要的意义。

 

    中华姓氏苑期冀各大姓氏把家谱历史资料刻写入碑林,面向社会,永世释放光彩,起到敬祖先、爱子孙,宣传先祖丰功伟绩,启发、教育子孙,育人育才。特别是研究发展姓氏文化,作好著谱立说,满足宗亲文化生活,推动姓氏文化新发展,促进新型农业的新突破,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。

 

    以上浅述,欢迎各大姓氏有志之士加入中华姓氏苑的建设与开发,共同谱写当代中华姓氏文化新的篇章。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

 【点击“华夏宗谱网”返回到“家谱常识”】